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市质检所2014年度工作总结和2015年度工作计划

市质检所2014年度工作总结和2015年度工作计划

时间:2016-12-29 10:25 来源:期刊58网 浏览:1418

市质检所2014年度工作总结和2015年度工作计划 作者: 发布于:2015-7-25 16:06:22 点击量:


 市质检所2014年度工作总结


和2015年度工作计划


2014年,市质检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局工作会议精神,把服务监管、服务民生、服务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双提双创”工程,坚持业务工作与群教活动两手抓两促进,积极适应管理体制改革,攻坚克难、群策群力,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一、2014年度主要工作


(一)转型发展成效显著


积极从“监督”逐步转向“委托”,从“等饭吃”逐步转向“找饭吃”,从“行政化”逐步转向“市场化”,巩固老项目,开发新项目,推进检测向科技研发、人员培训、技术咨询、标准制修订、合作共建等增值服务延伸,全年共组织样品12000批次,完成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预算收入目标.


(二)基础工作不断夯实


一是工作质量获得好评.首次承担的内墙涂料、铅酸蓄电池产品国家联动监督抽查工作通过省局飞行检查考核.通过省局组织的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评价现场考核,取得95分的较好成绩,其中标准制修订、核心期刊论文等创新工作加3分.狠抓食品生产许可发证检验报告质量,全年上报308份食品发证检验报告,报告合格率位居全省第一.


二是实验室建设持续增强.质检所1072个产品614项参数和717个食品产品422 项参数,省盐化工质检中心203个产品,省饲料质检中心182个产品211项参数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检测能力进一步增强.获得全国许可办批准的工业硝酸、氯碱、危险化学品、染料中间体等4类22个产品单元发证检验资质,进一步提升服务盐化工产业的技术支撑能力.重点围绕建材、文教具、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凹凸粘土检验项目,投入363万元购置了直读光谱仪、金像显微镜、比表面积测定仪、电子万能试验机等检测设备70台(套).    


三是岗位技能不断加强.大力加强岗位练兵、实验室比对、能力验证等活动,组织参加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省质监局组织的建筑门窗气密性、碳酸钠中总碱量、建筑保温材料导热系数、食品中大肠菌群等共13次20个项目,均获得满意结果,进一步提升了对检测工作质量的控制能力.


(三)保障安全服务有力


一是深化“三位一体”监管.积极配合市局开展糕点等产品获证食品企业现场核查266家,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食品安全放心生产工程”专项检查行动共77批次,配合县、区局开展“大桶水”专项监督抽检40批次.坚持每月对辖区内乳制品企业实施乳制品风险分析检测共2773批次.配合市局食品处受理食品企业申请的换、发证,及时安排审查组对企业进行现场核查204家.配合市局对全市饮料(纯净水)、糕点企业110余名检验员开展培训,提升了企业对相关食品标准、法律法规、检验基础知识以及检验操作规范等学习.与市局食品处组稿、出刊《淮安食品质量安全简报》共12期.


二是承担产品质量抽查.按照省、市局部署,积极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承担了涂料、铅酸蓄电池国家联动监督抽查31批次,卫生纸、纸巾纸、化肥、凹土、教学具、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无水硫酸钠等产品省级监督抽查157批次,食品监督抽查、供青奥食品、乳制品监测和发证检验共3764批次;依托技术、人才、设备和管理优势,积极争取省工商监测任务,获得了2014-2016年度“江苏省流通领域农资商品”质量检测单位承检资质,组织开展了童车、pvc管材、pvc管材、钢材、墙地砖、蓄电池、杀虫剂、肥料、农药、电线电缆、浴霸、加热器等流通领域任务785批次,为政府监管和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能力建设持续提升


一是人员培训常态开展.派出10批32人次到省内外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组织3天集中全员冬训,组织31人次赴盐城、南通、泰州等兄弟所学习交流,组织百人次参加仪器操作培训.组织检验人员参加省局组织的检验员换证培训考试.


二是团队建设不断扩大.2人入选省局监督检查专家组.1名博士获得2014年“淮上英才计划”资助对象.在《食品工业》、《中国科技信息》和《河南科技》等杂志发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的乌洛托品》等17篇专业文章,其中有3篇被核心期刊收录.


三是科研工作成果不断.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液质联用同时测定多种有机磷阻燃剂方法研究》通过由总局科技司验收.组织申报科研项目6项,其中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2项,省局科技项目2项,省局科技成果奖1项,市科技局项1项.完成“无矾甘薯粉丝品质的改进与研究”验收材料准备工作,“液质联用同时测定多种有机阻燃剂方法研究”顺利结题.完成533人才资助项目“食品中违禁添加乌洛托品检测方法研究”验收材料,并报市人才办.


(六)载体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加强国家质检中心建设.通过国家认监委组织的2014年度国家质检中心专项监督检查,质检中心工作被写进淮安市政府工作报告.4人参加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人培训班、全国非金属矿标准化委员会淮安工作站年会.先后接待省经信委、陕西省质监局、榆林市质监局等各级领导60多人参观指导考察.为井神盐业等15家企业55名检验员提供理论和操作培训,接受淮阴师院、淮阴工学院等3个高校90多名大学生实习.2人获邀参与全国化标委硫和硫酸分会标准审查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份,批准公布参与的国家标准3份,进一步扩大了中心的影响.


二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持续建设.江苏省淮安盐化工产品分析检测公共技术服务中心被省科技厅绩效评估为“合格”等次,并通过市科技局创新载体平台建设计划(持续支持项目)验收.在江苏省淮安盐化工产品分析检测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基础上拓展服务业务,申报的“江苏省淮安凹土产品分析检测公共技术服务业务培育”项目,获得市科技局2014年市级科技计划专项资金支持(第一批).江苏省淮安盐化工产品分析检测公共技术服务中心还被市经信委批准为2014年淮安市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增强实力类).


三是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文教具类产品检验能力提升项目被省质监局批准并获资金支持.食品相关设备―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获国家质检总局专项补助.大型仪器与企业、院校共享工作被市科技部门表彰.申报了“食品电加热器具检验项目储备项目”、“石油天然气检验项目”和“锂离子动力电池检验项目”省局能力提升项目3个.


(七)惠民利企影响广泛


一是文明创建全面推进.积极申报参评2013-2015年度江苏省文明单位.组织支部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产生了新一届5名支委.签订城乡文明共建协议,组织开展调研活动,为10户困难党员和群众家庭送去了节日慰问金和慰问品.春节、端午为12户次结对帮扶家庭和本所3名困难党员职工送去慰问金.被市纪委表彰为“市级廉政文化示范点”;被表彰为淮安市“工人先锋号”;被市局表彰为2013年度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先进集体”;被市局表彰为“优秀党组织”;9人获得省局、市人口计生委等表彰.


二是志愿服务积极开展.发挥技术优势,为市纪委、居民家庭、中小学校提供60批的免费空气检测服务,减免费用3万元.配合市经信委每季度对市区7家经营点开展民用热水监督检查共45批,及时上报检验结果及质量分析.组织128人次志愿者参加交通劝导、义务献血、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质量月宣传等.


三是宣传工作进一步扩大.组织品安全周和质量月2次实验室开放活动,邀请市教育部门、学生和教师代表以及重点服务企业代表等共120多人参观,淮安电视台、淮安日报进行了宣传报道.在中国质量新闻网、省局、淮安日报、市级机关工委网站等采用信息近20条,成为中国质量网特约供稿通讯单位,被省局简报、市政府简报、市局简报等采用信息稳步增长,进一步扩大了工作影响.


(八)作风建设常抓不懈


组织开展“权力观教育月”、“六个一”活动,进一步督促了员工自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严格依法履责、依法从业.组织12期党风廉政知识测试活动.加大“101%”服务,全年被市软建办采用并公示服务实绩41.5件,公示数位列全系统第一.抓好节日期间廉政教育,无违规违纪行为.质量检验协会门窗分会、钢结构分会积极组织会员外出培训学习、技术交流等服务,电器协会举办了电线电缆企业检验员培训班,提升企业自主检验能力和质量保障水平.认真落实“三联”工作机制,与企业的沟通联系经常化、制度化.组织开展了(政府部门/企业)客户满意度调查活动,总客户满意度93.7%,比去年上升1.2个百分点.


(九)群教活动取得实效


在市局党组领导和省、市督导组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活动实施方案完成各项规定动作,3月10日,组织召开了动员大会;6月9日,顺利转入第二环节;10月29日,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活动中,共征集到“四风”方面问题建议107条,完成“即知即改”10条,经梳理汇总整理为31条意见建议.根据查摆出来的问题,按照“整改有目标、推进有措施、落实有责任、完成有时限”的要求,研究制定了5个方面15条措施的整改方案,提出整治“慵懒散”等4项专项整治任务,列出8条问题清单、20条班子成员清单,并在单位内部予以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群众评判,确保整改落到实处.班子成员分工牵头负责,全面梳理各项规章制度,对《淮安市质检所谈心谈话制度》、《淮安市质检所关于进一步改进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办法》、《淮安市质检所为企服务优化软环境制度》等9项制度进行修订,努力形成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总结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服务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人才队伍的思想观念、业务技能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常态发展;二是创新发展意识有待提高,国家、省质检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的优势还要深度挖掘.


二、2015年工作计划


2015年,我所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国质量大会会议精神,积极适应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认真落实总局提出的“转观念、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积极服务事中事后监管,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局工作部署,转变工作重心,更加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聚焦新的增长点,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主要工作目标是:实施多元发展,推进由检验服务向科技研发、人员培训、技术咨询、标准制修订、合作共建等增值服务延伸,树立“走市场之路、拓服务范围”的发展思路,力争全年检验达到12000批次,固定资产投入超过200万元.具体为“四个围绕、四个加快”:


(一)围绕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夯实保障力


一是积极保障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争取省市质监、工商任务,加大涉及日用及电子电器、轻工产品、农资产品等消费品领域各级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工作,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统计分析,排查风险因素,特别是加大风险监测工作研究和探索实施工作力度,为政府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为百姓提供安全告示、风险警示、消费提示.二是积极拓展食品相关产品检测业务.在食品监抽、委托检测业务减少的情况下,重点开展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检测业务.三是积极发挥发证检验资质优势.利用危险化学品、氯碱、蓄电池等5类107个产品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资质,积极抢占市场,承担上级监督任务.发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签约实验室优势,为企业积极提供cqc标志、强制性产品、自愿性产品等检测服务,进一步提升淮安质检品牌效应,促进业务收入.四是积极主动服务地方大局.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加强与稽查、工商、食药监等行政管理部门合作,突出在城市改造、水电工程、市政工程、交通工程等领域,积极开展给排水、电线电缆、建筑材料、门窗产品等产品检验业务.围绕“4+2”优势特色产业,推进部门由单个服务向联合服务,加强对企业的检验检测、认证、标准、质量咨询全过程服务,最大限度发挥技术支撑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增效的推动作用.积极树立在地方检测、技术权威,拓展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方面的服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围绕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项目发展提升竞争力


一是做优做强建成项目.加强国家盐化工质检中心、省饲料质检中心持续建设,充分利用人才、设备、环境资源,为企业提供质量检验、人员培训、标准研究等服务,同时积极主动融入企业的创新研发,提高中心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积极争取国家、省质检中心承担国抽、省抽监督活动,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积极参加国家级、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及时了解产业发展的技术动态.积极参加相关标准委员会,加强与各相关实验室或检测机构开展能力比对,提高质检中心影响.按照《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评估暂行办法》要求,做好省饲料质检中心现场评估准备.推进江苏省淮安凹土产品分析检测公共技术服务业务培育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凹土产品检测覆盖面.


二是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加强文教具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提升新购设备的档次和利用率,确保运行达效,同时积极发挥项目优势,争取上级任务.


三是积极实施新产品新项目.积极争取省局支持,集中财力重点投入相关设备,加强消费品、石油天然气、锂离子动力电池、门泵和墙体、保温材料检验项目建设,提升支撑监管、保障安全、服务产业的技术能力,并促进业务工作.


(三)围绕能力提升,加快推进队伍建设增强促进力


一是进一步狠抓实验室建设.按照cl09-2013修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等,申请本所、省饲料质检中心实验室省级资质认定和国家实验室认可复评和扩项工作,申请国家盐化工质检中心三合一复评审和扩项,进一步提高检验能力.通过大型仪器设备平台,推进实验室向开放式公共平台建设转变,积极研究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主动为企业、高校等提供检测、研究服务,并促进业务工作.


二是进一步推进科研工作.完善科研、论文等检验检测研究的激励制度,拓宽研究领域,鼓励科研人员与企业、高校合作,挖掘行业潜规则,做好风险监控技术支撑工作.推进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凹凸棒土新材料在食用油净化中的应用技术开发与推广”、国家质检总局项目“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化妆品中的6种酚类化合物”、淮安市科技局项目“龙虾中9中抗生素残留同时快速检测方法研究”完成研究工作,进行年度结题,并完成成果鉴定验收工作.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2个,新申报研究课题1-2个.


三是进一步强化团队建设.加强人员内外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武,不断增强人员的履职能力,促进由产品质量的检验向生产企业的质量顾问转变,通过产品质量检验为企业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强化风险处置,帮助客户降低质量风险、增加价值.加强风险监控,注重分析总结,增强人员质量报告、抽检工作小结撰写和研究能力,对于区域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及时报告政府,推动开展质量整治,提升区域质量安全水平.密切行政监管、稽查、检验机构配合力度,紧紧守住重点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为质量强市提供支撑.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确保管理体制改革期间,人心稳定、队伍不乱.


(四)围绕强企利民,加快推进技术服务扩大影响力


一是努力推进作风长效建设.不断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制度建设,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深入推进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凝聚力量,促进事业发展.认真执行技术服务各项制度,进一步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规范工作行为.深入开展走访工作,进一步密切与服务对象的关系,积极听取各方意见.严格执行设备采购、人才招录监督制度,增强工作透明度.积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守党风廉政各项规定,组织参加12次廉政测试,构筑稳固的拒腐防变防线.强化技术机构人员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学习,切实做到依法检验、依法履职、依法从业.


二是努力推进强企利民服务.发挥行业协会优势,加强对会员单位的学习交流、技术研讨、技能培训、技术咨询等.加强“101%”服务,上报服务企业实绩不少于60篇.深入贯彻执行“党员回社区”、志愿者注册打卡,组织志愿者参加义务劳动、志愿者日、文明交通执勤、免费空气检测等活动,打造服务品牌.积极体现社会责任,在端午、中秋、春节等节日开展对1个扶贫乡村、1个结对社区、3户市区特困家庭和“4050”就业困难人员帮扶活动,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三是努力推进文化建设工作.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事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组织保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凝聚人心,使员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地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开展市级中小学生质量教育基地创建活动,为提升青少年质量意识提供支持.加强质检宣传,通过政务信息简报、省市级报刊、网络等宣传质检服务举措,扩大社会影响.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维权、巾帼示范岗、先进党组织、优秀团支部等文明创建方面的活动,展现质检行业良好形象.抓好“三系统三网站”(省局目标管理系统、省文明单位创建系统、省志愿者打卡器系统、淮安质检网、国家盐化工质检中心网站)运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