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总结 > 在全市第一期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交流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在全市第一期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交流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时间:2016-12-30 13:44 来源:期刊58网 浏览:1567

同志们:


开展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交流工作,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全市教育系统的一件大事.第一期交流工作自2011年9月份实施以来,历时两年,取得了初步成效,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他们是交流教师的优秀代表,他们扎根山区、呕心沥血、教书育人的崇高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向受表彰的单位和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交流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慰问!


一会儿,刘市长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深入开展教师交流工作,我讲三方面意见:


一、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教师交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在两年的交流工作中,各县区、各部门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广大交流人员立足岗位,开拓进取,有效促进了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连年提升.


1.践行“三大模式”,闯出均衡发展新路.长期以来,优秀师资不断向城区学校集聚,农村中小学优秀师资欠缺,两级分化严重,群众意见较大.全市开展教师交流工作,就是为了促进教育均衡,保障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交流工作开展以来,各县区、各部门立足实际,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交流办法,逐步形成了“市县选派、三级管理、以校为主”的工作格局,探索出双向交流、名校孵化、团队帮扶“三大模式”.实行双向交流后,改变了单向“支教”的局限性,既为农村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师资,又为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任教提供了条件.各县区大力开展“名校孵化行动”,搭起山区学校与城市名校结对帮扶的桥梁,通过校际互访、资源共享、教师交友、文化共建,促进了山区校内涵发展、跨越发展.陈仓区采取“团队交流,对口帮扶”的交流模式,选派城区学校副校长,带领3至5名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交流,全盘管理派驻学校的人、财、事及教育教学工作,打通关节,消除障碍,促进了薄弱校的全方位提升发展.“三大模式”如同三条“绿色通道”,开辟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输送的是教师,传递的是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正能量”,收获的是农村中小学的质量提升.


2.突出“三大特点”,盘活优质教育资源.第一期教师交流工作,与“九五”以来组织实施的“支教”活动相比,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在交流形式上,由过去单向“支教”,向城乡互动、双向交流转变;二是在内容上,由过去单纯“支教”,向教师、校长共同参与交流转变;三是在交流范围和规模上,由过去“市派县管”,向“市、县两级派遣,市、县、校三级管理”转变,交流人数明显增多.据统计,全市共有638名教师参加第一期交流工作,其中市级108名、县区530名,约占全市中小学教师总数的8%,涉及285所中小学.过去每期市级“支教”30人,现在每期100人以上,人数增加了3至4倍.全市加入名校孵化行动的学校越来越多,其中太白、凤县所有的中小学均与市区学校建立了帮扶关系.教师交流工作无论是交流层次、人数规模,还是覆盖范围、工作成效,无论是深度、广度,还是影响力、辐射力,均发生了“质”的跃升,从过去“支教”教师的“单打独斗”,变为团队行动、整体推动、双向互动、城乡联动,进而带动了教育理念、教学资源、课改方法、管理手段及其一切有利因素的合理流动,搅动了教育均衡发展的“一池春水”.目前,各县区交流学校的教风学风、教育科研及教学管理均发生明显改观,“高效课堂”新课改稳步推进,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大幅提升.


3.落实“三大措施”,形成良性发展机制.各县区、各部门从加强领导、加强管理、加强宣传三方面入手,维护了规范有序的工作秩序,确保交流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加强领导.市领导十分关心交流工作,多次走访慰问交流教师,鼓励大家安心工作,为山区教育多做贡献.市财政、人社等部门高度重视,落实专项经费,及时兑现政策,支持教育发展.各县区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常抓不懈,协调解决具体问题,为交流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加强管理.市县教育部门把交流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工作制度,细化选派标准、岗位职责、日常管理和绩效考核办法,严格执行,规范管理.各县区、各学校强化过程管理和跟踪指导,落实考核评价制度,初步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三是加强宣传.在交流工作中,涌现出一批以虢镇小学为代表的优秀集体和以张来生同志为代表的先进个人,受到省、市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省教育厅连发两期简报,向全省推介我市教师交流工作经验.中国教育报、教师报、省电视台、陕西广播电台、宝鸡日报、宝鸡电视台、宝鸡新闻网等各级媒体,对我市交流工作做了专题报道,在全国、全省引起较大反响.目前,交流工作得到大部分教师的认可和支持,为长期开展此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直面问题,深刻反思,找准交流工作的薄弱环节


第一期全市校长和教师交流工作已经顺利结束,成绩有目共睹.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有些县区不能把校长和教师交流工作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解决“择校热”、“大班额”等教育热点问题结合起来,缺乏大局观念和忧患意识,被动应付,敷衍了事.有些学校不愿选派骨干教师,或者拒绝接纳派入教师,甚至用学校布局调整、新任教师分配等人员流动来代替城乡教师交流.思想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促进教师交流、均衡城乡学校发展就会落空.


二是工作制度还不够完善.有的县区在贯彻执行和细化制度方面积极性不高,缺乏连续性、稳定性、规范性,存在短期行为;有的县区在制定配套措施时,不调查研究,不征求意见,可操作性不强;个别县区和学校没有制定相应工作方案,考勤、绩效考评和奖惩办法比较笼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制度管理,才能有效调动交流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人员选派还不够规范.有的学校不考虑工作实际,派出学科富余人员、非主要学科人员和多年不从事教学的教辅人员,导致派入校难以安排合适岗位;有的学校派出的交流人员年龄偏大,身体状况不佳,或者派出没有教学经验的新分配大学毕业生;有的学校借机派出师德师风表现不佳的“问题教师”.凡此种种,希望各县区、各学校深入反思,并在第二期交流工作中着力纠正和解决.


四是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少数交流人员难以适应新生活、新环境,左顾右盼,勉强应对;有些交流人员认为“交流就是下放”,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个别学校安排交流人员跑腿打杂、填空补缺,严重挫伤了交流人员的积极性;有些结对学校不能经常开展教学研讨、管理交流、特色传递等活动,有的甚至有名无实.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使交流工作的成效大打折扣,甚至积重难返、半途而废.


三、完善制度,落实措施,确保交流工作深入推进


市教育局已印发文件,对第二期交流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请各县区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在具体工作中,要特别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提高认识,着力解决热点问题.当前,“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群众对“上好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对教育公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从实际情况看,“择校热”高烧不退,“大班额”难以根治,城市学校拥挤不堪,农村学校学生流失严重.这些问题,既是社会转型期矛盾问题在教育领域的集中反映,也是整个教育界面临的共性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破解“择校热”,关键在于均衡城乡义务教育,办好每一所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对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起着直接而关键的作用.通过行政推动的手段,促进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必将有效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农村教育培养和储备一大批优秀人才.


二是开拓创新,实行团队对口帮扶.各县区、各学校要深入总结第一期交流工作的成绩、经验,纠正和克服存在的不足.在第二期交流工作中,要全面推广“对口交流,团队帮扶”的新模式,充分考虑结对学校的办学规模、层次、特色等因素,攥紧拳头,集中力量,缔结条约,互派团队.在选派人员时,要严格按照选派标准,从具有高级教师职称和县级以上模范(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学科带头人、师德先进个人、模范班主任、优秀(骨干)校长中选人,确保把思想好、作风优、水平高、能力强的人选派出去,切实发挥交流人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实行“1+1”管理,双向互动、资源互通、优势互补,联动考核、捆绑评价、动态管理,把工作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上.同时,要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化名校孵化行动,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落实责任,构建长效工作机制.教师交流工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之策,必须不折不扣、坚定不移、长期不断的抓好落实.各县区、各学校要克服“短视”思想,纠正短期行为,着眼长远,循环推动教师交流工作.要建立公平、透明、有序的交流选派机制,引导优秀青年教师参加交流工作.要充分发挥对口交流学校的区位优势、学科优势、资源优势,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德育建设、特色发展、教师培训等方面,开展全方位交流,实现共同提高.要进一步完善交流人员管理办法,强化考勤、考核工作,落实奖惩机制,不让“老实人”吃亏.对责任心不强、工作不扎实、考核不合格的交流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换,并做出相应处理.


四是强化保障,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交流人员离开熟悉的工作、生活环境,到农村学校任教,本身就是一种奉献、一种牺牲.各县区、各学校要严格执行交流工作保障制度,落实好交流人员的交通费报销、生活补贴发放、绩效工资兑现以及其它福利待遇,切实维护交流人员的合法权益.对挂职交流期间表现良好、成绩突出的校长,要重点提拔使用;对交流工作中坚守岗位、认真履职的教师,在评优树模、职称评定、岗位晋升时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考虑.同时,各县区、各学校要大力宣传交流工作政策,建立信息宣传网络,广泛宣传工作动态、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教师交流工作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全体教育人共同的梦想和追求.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力实施和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工作,认真做好各项教育工作,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市、率先在关天经济区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