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中心小学2014学年学校亮点总结报告
2014学年,广济以校训“广阔的视野,济世的情怀”为指针,以“广济底色,快乐成长”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发现并尊重学生的天性,建设美丽校园,推进课程改革,从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原则出发,充分调动每一位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学校全面教育教学质量.一学年来,先后被评为宁波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宁波市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区爱国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区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城市检查组到校巡查获好评.同时被食药监局评为a级食堂,并推荐为浙江省示范性食堂评选,被宁波市委宣传部、文明办评定为“城市青少年宫”优秀.荣获宁波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比赛团体第五名、第六屇宁波市科技体育运动会小学组团体第二名、宁波市青少年航空模型锦标赛小学组团体第二名,在省运会中获得3金3银2铜,市运会中获得6金5银5铜.另有76人次在各级各类优质课、论文等比赛中获奖,其中19人次为一等奖.
一、坚持依法治校,创建良好育人环境
1.系统修订管理规程.在制定学校章程的基础上,修订完善《广济中心小学管理规程》,将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办法、“部门奖励基金”发放实施方案、学校安全制度、学校、学生各类先进评比条件及办法、教师调课规定、教育议事会章程、教职工岗位职责等与办学章程一起汇编成册,发送给全体教师,逐步在校内形成了按章办事的氛围.
2. 合理规划校园文化.依托2013年11号文件《广济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制定《广济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系统确立近三年校园文化建设重点,实现从“书香校园”到“美丽校园”,再到“快乐校园”的全面升级.先后成功打造涂鸦墙、荣誉柱、笑脸墙、校史墙等多个文化景观,地下通道、世纪苑校区门厅也已设计完成.
3.深入挖掘学校精神.围绕校训核心内涵创编校本教材,2014年11月,由语文组教师利用暑假编写的德育教材《知行合一》正式印刷发放,它记录了学校的援建者——美国宝通(fnt)基金会首届主席美籍华人陈绍华先生光辉的一生,来自学校优秀师生、家庭的故事,分高低段各一册,从责任、奉献、正义、谦逊等方面进行思想引领.汇集了传统国学、甬城乡土文化、校史校友、校园文化、办学特色等方面美好、积极、有趣瞬间的《广济故事会》也已进入排版阶段.
二、深化课程改革,助力学生快乐成长
1. 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区教育局“义务教育学校课程改革试点校”为契机,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秉承校训,遵循儿童天性,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制定《广济中心小学课程改革实施纲要》,打造顺应儿童天性,全生态化的校园文化;设立符合儿童兴趣,自主选择的学校课程;激发贴近儿童生活,教学相长的教师价值;明确呵护儿童成长,服务学生的教学取向;重设体现儿童个性,全面素养的课程评价.
2014年9月,启动3—4年级“体育走班制”,开设十余种体育选修课,近400人次参加.2015年2月,启动两校区3—5年级综合课程走班,开出40余种选修课,600人次参加.2015年6月,出台《校本课程选修指南》、课程表,设计记录本、评价表等.目前,共开发80余种课程,开放50余间教室,坚持每周1-2个半天走班,每年4次“小太阳”主题节日,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发展,为快乐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在海曙区中小学课程改革动员部署会议中做典型发言.
2.加快创客中心建设.从“零”开始构建创客中心,并将创客发展成为学校重要特色之一.率全区之先,先后开设了3d打印,scratch入门等普惠学生的创客体验课程,组建的创客社团涌现出了一批创客达人.将“生长型创客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到学校角角落落,完成了地下通道智能照明系统、环境噪音智能检测系统、运动会光电感应计时器、抢答器等多个引爆师生创想的转化作品.世纪苑创客实验班的“家+图书馆”创客项目更是将学校的创客氛围推向高潮,使“创客广济”成为了各级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3.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基于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七彩阳光”学生评价机制研究,着眼于由“自理、健体、传承、崇学、向美、创新、博爱”等七大素养构成的具有校本特色的“广济底色”,通过生本化评价促学生快乐成长.3月出台评价方案,4月编写《广济七彩阳光成长手册》,6月分年级制定认证标准,分素养收集了表现突出的典型人物.
三、紧抓教科师训,促进教师多元发展
1.国学培训高端定制.自去年起,学校联系宁波大学给予专业支持,对广济学区全体教师进行为期一年,共计18期的“国学经典研修专题”培训.先后邀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周啸天教授、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徐建顺博士、宁波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君静教授等造诣深厚的学者专家来校授课.通过主题讲座、名师示范、实践研讨等形式,从源流上系统梳理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研讨古代蒙学课程设置、编写体例和教育思想及经验,帮助教师了解国学经典的重要思想及核心价值.5月,此活动申报“宁波市最佳创意组织生活案例”.
2.课题研究重点突出.学校坚持“由问题到课题,由课题到课程”的思路,将课题作为课程改革重要依托.2014年9月和2015年3月,申报了区级课题《小学体育选择性学习的实践研究》和市级课题《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体系的实践研究》,并成功立项.黄铁成校长主持的课题《让经典提升教师,润泽童年》获得宁波市第六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比三等奖.
3.读书活动深入人心.学校把33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与资深教师结对编组,定期举行教师读书会,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分析思考能力.设置三个板块内容,一是每天读书一小时;二是撰写心得感悟;三是论坛交流推介.2月组织“我的教育故事”评比,共收到102篇征文,最终评出一等奖17篇,二等奖32篇,三等奖41篇,5个团队获得优秀组织奖.4月,推荐教师共读佐藤学的教育著作《静悄悄的革命》,并撰写2000字左右的读书心得,在组内交流分享.
在区教研室组织的学科论文评比和优质课比赛中,有多名教师获奖,其中楼叶菲、陈建光、王芳、吕桑等老师获区一等奖.
四、强化品牌特色,提升学校整体形象
1.科技体育放光彩.校运会华丽转型,从竞技体育赛事变为人人参与的体育狂欢盛会.田径、短网、航模等特色项目依然保持强劲势头,第11次获得海曙区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网球队在市运会上勇摘五金五银三铜,在省运会中获得3金2银,被评为宁波市先进传统项目训练点.在第六届宁波市科技体育运动会中,获得团体第二名,在宁波市青少年航空模型锦标赛中获团体第二名.
2.“小导游”培养成体系.11月,由三到五年级同学参加的“文化小导游”活动小组正式成立并多次来到天一阁进行实地演练,受到游客好评.今年6月,小导游们又为海曙区薄慧敏副区长一行介绍校园,带领来宾欣赏校园文化,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爱心助学谱新篇.7月6日,我校师生、家长代表组成的交流帮扶团队第11年赴延安松树林乡中心小学开展教育管理诊断帮扶活动.学校捐赠价值1万余元的文体用品,新结对14名学生,由黄铁成校长、朱敏雷家长个人出资设立“爱心基金”,用于优秀师生奖励.设立“教育教学联系点”,召开师生座谈会,听课上课,开设讲座,采用“1+1”模式,即宁波教师与延安教师一一结对的方式,积极助推革命老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12月在松阳县竹源乡中心小学设立奖学金,捐赠棉被、校服等共计4万余元.
4.民生工程获褒奖.开办仅8个月的学生食堂被海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现场评为a级食堂.“f4海湾”案例入选由宁波市委组织部策划编辑,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基层干部走基层: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基本功》一书,并被评为“海曙区最佳妇女儿童公益服务项目”.
新一轮三年规划即将开始,学校将继续聚力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和现代化进程,打造可选择的快乐学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