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发表网 > > 关于舞蹈教育的论文范文

关于舞蹈教育的论文范文

时间:2017-07-05 10:27 来源:期刊58网 浏览:1624

 舞蹈教育在培养健康心理,良好的协作精神,激发创新、审美能力、想象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关于舞蹈教育的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关于舞蹈教育的论文范文篇1:舞蹈教育中的舞蹈文化探讨

  摘要:民间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通过人类的肢体动作和情感表现出来的,其反映的是历史,传达的是情谊,抒发的是时人们的情怀。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舞蹈,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的舞蹈这个专属名词,那个时候,人们在狩猎的过程中、征战及类似的祭祀活动中就已经有所体现。在奴隶社会才真正形成舞蹈,奴隶社会时期是分化时期,其中的一部分人成为女奴隶主,另一部分人成为奴隶。在这种情况下,专门为奴隶主表演的舞蹈逐渐演变成宫廷舞蹈,而奴隶用于生产生活自娱的舞蹈成为了民间舞蹈。在历史的演变中,相当一部分民族因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未能将舞蹈文化记录下来,但是民族舞蹈在人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却得以保留。在新中国时期,还有一些比较落后地区仍保留着原始形态舞蹈。我国是由多民族国家组成的,由于民族历史、宗教信仰方式、风土人情等的不同,使我国的舞蹈文化更具多样性,现在这些多样性的舞蹈,仍然影响当代舞蹈教育,为舞蹈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遗产。

  舞蹈文化是在民族舞蹈发展中形成的,其生存发展空间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社会文化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文化的生存空间,呈现出多元化、交叉的立体形态。大部分舞蹈在传承发展中,仍保留着原来的原始形态,虽然一些舞蹈已经异化,但是还是有一些原始形态存在着的。不管历史如何发展,舞蹈都会保持其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面。随着旅游文化及商贸活动的发展,为舞蹈文化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虽然在这些领域传播使一些舞蹈失去了原始状态,但是却增谈论表演性与观赏性,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舞蹈文化结构是复杂的,是由一些思想观念形成的。这里的思想观念不仅包括宗教观念、价值观念、婚姻观念、生死观念,还包括审美取向。从中可以看出,舞蹈文化与社会主体文化和传统文化是有一定关系。舞蹈文化结构是受年龄、职业及受教育程度影响的。但是舞蹈文化概念的核心确始终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如原生态的祭祀舞蹈始终以万物有灵观念为核心,特别是拜祖先的舞蹈是有一定的功利性及实用性的。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拜祖先的舞蹈都是一种具有宗教性质的祭祀活动,那时的祭祀活动是为让祖先更好的保护自己,免除灾难,才进行祭祀的。现代的舞蹈教师在讲相关民族舞课程的时候,还会将相应的民族舞文化知识,以故事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形成一种审美意识,并将文化中的精神实质以舞蹈动作展现出来。

  舞蹈教师在教学生舞蹈动作的同时,也应该向学生渗透舞蹈方面的知识。教师在讲每一个单元的时候,都讲相应的文化融入其中,使学生对舞蹈有更深入的了解。要想使舞蹈文化与舞蹈教育更好的融合起来,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查阅资料、看录像,并将其与音乐、节奏及相关文学课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整体掌握舞蹈文化。将舞蹈文化融进舞蹈教育中,不仅能使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展示出自己的动作,还能将舞蹈中的文化内涵以动作形式表现出来,使舞蹈教学更加有意义。具体意义如下:

  舞蹈教学中融入舞蹈文化能完善学生舞蹈动作。现在的舞蹈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动作是从传统的舞蹈动作中转变而来的。可以先对舞蹈文化中的动作、体态、姿态进行分析,并将其用在舞蹈教学中。如,教师教学生学习民族舞的时候,可以就东北秧歌进行分析,东北秧歌的体态是上身前倾、略含胸、西部屈膝、中心在前,这个动作穿于整个秧歌舞。形成这种秧歌舞,是与东北传统文化有一定关系的。东北地处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寒暑分明,那里曾是一片荒芜的土地,后来经过人们开矿、垦荒、搬运,形成了新的居住区。受大自然和劳动生活的陶冶,形成了东北人那种朴实、坚韧、直率的性格以及喜欢那种粗犷的审美情趣,东北秧歌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

  舞蹈教学中融入舞蹈文化能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与舞蹈教育相关的音乐及录像资料,将其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并给学生留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舞蹈欣赏,使学生对舞蹈文化有一个整体认识,不仅能够了解舞蹈文化中的风土人情、劳动方式,还能在此基础上感受到舞蹈文化的魅力,能够更好的掌握舞蹈中的因素,以便更好的进行舞蹈学习,并形成一种审美意识。要想使学生对舞蹈文化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就应该以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实例中更好的掌握相应的知识,并使自己的舞蹈审美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舞蹈教学中融入舞蹈文化能使舞蹈更具活力。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先对舞蹈进行分析,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结合以前学过的动作进行相应的练习,在情感的带动下,使学生全身心的体味舞蹈中蕴含的情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将舞蹈发挥的淋漓尽致,能在陶醉中寻找一份成功的喜悦。对舞蹈文化进行分析、感悟,并理解其中的内涵是感受生命过程,不仅能以形体动作将舞蹈中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还能将质神韵之美、节律之美和肉体的美感与快感表现出来,使学生达到身心合一、内外交融的目的。舞蹈文化不仅能使学生的形体和外部运动达到和谐的地步,还能使舞蹈文化中的潜在的思想品质和学生的思想、情感融汇在一起。

  舞蹈教学中的舞蹈文化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信息。随着网络化的发展,给舞蹈教学带来了方便,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获得获取各种资料。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一些最新的舞蹈文化资料,使学生能够了解舞蹈最新状态,并对舞蹈文化知识有一个全面、多样化的认识,使学生能形成一种时时关注舞蹈动态的习惯。

  我国的舞蹈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几经历史的变迁却没有影响其功能的发挥。至今为止,在舞蹈教育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的舞蹈教育中,涉及到民族舞的部分,教师会将相关的民族舞资料找出来,并在课堂上以分析的形式将其讲出来,使学生在理解的程度上,再进行舞蹈动作学习。这种舞蹈文化不仅可以完善学生的舞蹈动作、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增添学生舞蹈活力,还可以使学生获得多元化信息,以便学生更好的进行舞蹈学习。

  【参考文献】

  [1]曹景.增强高校舞蹈教育实效性的策略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3).

  [2]李通英.高校舞蹈教育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教师.2011,(2).

  [3]马莲.高校舞蹈教育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2).

  [4]廖云丽.浅析高校舞蹈教育的优化[J].魅力中国.2010,(12).

  [5]宋丽莎.论舞蹈教育在社会实践中的创新[J].成功(教育),2011,(10).

  [6]孙姗姗.我国高校舞蹈教育改革创新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作者简介:马力,河南省平顶山教育学院讲师)

关于舞蹈教育的论文范文篇2:浅析幼儿舞蹈教育

  摘要: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人类传情达意的产物,它符合人类身心需要的本质特征,具有愉悦身心、健美肢体、联络情感和团结群体等功能,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幼儿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学活动,可以促进他们的智力发育,增长他们的体力,可以使幼儿拥有高雅的气质,这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219-01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人类传情达意的产物,它符合人类身心需要的本质特征,具有愉悦身心、健美肢体、联络情感和团结群体等功能,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幼儿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学活动,可以促进他们的智力发育,增长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同时陶冶他们的性情和品格,通过长期的舞蹈训练,可以使幼儿拥有匀称的体型、高雅的气质,这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开展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家霍尔特.特里说:“对身体来说,舞蹈可以强身健体,纠正错误姿态,调整肌肉,加强动作的准确性。在情感方面,舞蹈队幼儿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纪律都有帮助,对儿童的个人言行举止,表情达意也有助益。跳舞除了身体和感情并用,显然还要精神集中。如果要身体按照规定的形式舞蹈,一定要提高警觉、训练有素、敏结过人。”霍尔特.特里从人的身体素质、情感、注意力三方面高度概括了开展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要性。我认为,正规的舞蹈教育,对培养幼儿注意力和记忆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都能起积极作用。

  1.1 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力。教师在示范舞蹈动作时,小朋友们必须记住它的律动、流动路线、节拍、内在感情,并将这些信息输入大脑,很快用身体表现出来,这对幼儿而言,没有高度的指向和集中式不可能完成的。对幼儿从小进行这种正规、持续、反复的训练,可以培养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高度注意的习惯。这种注意力的培养对一个人的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1.2 有助于提高幼儿记忆力。小朋友们在学习舞蹈时不仅要记住音乐形象与音乐节拍,还要记住舞蹈动作律动,记住每一舞剧所表现的情感。如果没有良好的记忆力是无法完成一个舞蹈、一部舞剧中的若干舞段的。而一堂舞蹈课与一堂文化课相比,舞蹈所需的记忆远大于文化课。因为音乐的节拍是变化的,舞蹈的动作时变化的,舞蹈的情感是变化的,必须记住它的变化过程,记住那些瞬间的定格。孩子们在舞蹈课上得到的这种锻炼无疑对培养他们的记忆力是有促进作用的。

  1.3 促进幼儿思维健康发展。比如,舞蹈老师要教孩子们表演小猫,问孩子们小猫是怎么叫的,孩子们回答:喵喵喵;问小猫是怎么走路的,孩子们就学小猫轻轻的走。而此时舞蹈室里根本就没有小猫,孩子们是动用日常的生活知识对老师的提问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肢体表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孩子们运用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进行了积极的思维活动。这样,多次反复训练,有利于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2.幼儿舞蹈教育的特点

  幼儿舞蹈是舞蹈艺苑中的一支鲜艳的花朵,它除了舞蹈艺术具有的特性外,又有它自身的个性与特点。突出表现在活泼、天真、夸张、有趣。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的角度来看,他的另一个特征是“小”,既时间短,内容不能复杂,结构简单;其次是“浅”,太深了,悬念多了,孩子们看不懂,这就要求舞蹈不要太长,要短小精悍,活泼有趣,有一定的简单情景。

  2.1 幼儿舞蹈的直观性。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艺术形象,它是通过人们的眼睛来进行审美感觉的。这就决定了舞蹈作品中的情景和人物心理状态、情感,都必须通过舞蹈形象直接表现出来。由于幼儿正处在生长的阶段,大脑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思维特点是形象和具体的。比如当你设计闭上眼睛,靠在双合掌上,孩子们就知道这是娃娃的睡觉;当你张开双手在身体两旁上下起伏,孩子们就会想想这是小鸟或蝴蝶在飞翔。因此,幼儿舞蹈语言的形象是直观的,抽象的内容和形象是幼儿不能理解和接受的。

  2.2 幼儿舞蹈的模仿性。幼儿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他们感兴趣的都要去学,学习的一种突出形式就是模仿。模仿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增长知识能力的最主要手段,如:用双手向下按两下比作浸泡毛巾,两手握拳向相反方向转动比作绞毛巾,双手在两前绕圈比作洗脸;他们还喜欢模仿各类动物,如:小鸟飞,小鱼游,青蛙跳,小鸭走等。幼儿舞蹈活动中想象与联想所揭示的知识性内容就是模仿所提供的,因此幼儿舞蹈具有模仿性。

  3.幼儿舞蹈教育的作用

  一个好的舞蹈作品,能够使幼儿在收到美的熏陶的同时,还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从而促使孩子们身体素质、思想品德、智力开发及美育教育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3.1 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幼儿由于年龄特点,骨骼及肌腱非常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如有的孩子凹胸,轻微驼背等不良形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舞蹈训练后都能得到矫正和改善,还有利于他们的气质、风度。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3.2 促进幼儿勤动脑,开发孩子们的智力。

  3.2.1 培养幼儿奋发向上的心理素质。舞蹈课的训练是很辛苦的,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经常因为苦因为累而掉眼泪。孩子在练习时应经常鼓励他们,激发每个孩子的好胜心,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并且培养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从小就树立了知难而上、奋发进取的精神。

  3.2.2 培养幼儿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幼儿有着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多变的情绪,甚至我们常人看起来不太合乎常理的情趣,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我们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主动探索、创新。把问题留给孩子,让他们充分展开了想象与创造的翅膀,随着音乐进行夸张的表演,以动作与感情的交流抒发内心情感。

  幼儿舞蹈教育是充满活力与希望的事业,它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为充满希望的幼儿舞蹈艺术土壤上开满绚丽多彩的鲜花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