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发表网 > 论文发表 > 小学科学教师论文发表

小学科学教师论文发表

时间:2017-09-27 10:13 来源:期刊58网 浏览:1546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最关键的要素是科技人才,而科学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主要途径。教师论文的发表能够提高教学水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学科学教师论文发表的相关内容。

  

  教师写论文的误区

  

  1、为“写”而“写”,视“研”为“写”不“研”而“写”,把研究与工作脱节,把研究与解决问题脱节,把研究当成“秀才笔下之花”,而不是“解决问题之林”.把一般的体会、工作总结、简单的“浅谈”都当成研究论文,使论文失去原有的价值,造成论文贬值,助长学术腐败。

  

  2、虚假研究

  编造研究材料和研究数据。随意编入一张张的表格,如果我们用变量测算一下就看出里面的数量关系根本不符合正常的变量。

  

  3、抄袭、剽窃。

  随意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文章,用几篇相近的文章进行拼凑,或者只是改动其中的一些文字,甚至有些教师根本就是原文摘抄。

  

  4、忽视研究过程

  整篇论文或是其中的一部分,根本没有研究,没有发现,仅是一些凭空想象。

  

  5、不注意最起码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就事论事,缺少新意,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的分析,有违反科学的错误。

  

  努力克服研究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几种常见问题

  

  (1)题目选定存在的问题

  ①题目不能反映所研究的内容

  ②题目反映的内容有误导

  ③题目中心不突出、不鲜明

  ④用体会或感想作为题、降低论文的学术水准

  ⑤题目用词不确切、不简炼

  ⑥研究的侧重点选择不当

  

  (2)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存在的问题

  ①内容不全(开头与结尾往往比较单薄,只重视我是怎么做的,

  忽视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及这样做要达到目的及分析)

  ②文章内容与文章题目及标题不符

  ③关键概念表述有误(关键词的表述有错误和表述不全不当,

  会影响整篇文章的逻辑性)

  ④罗列事实,线条庞杂(不能提炼自己的基本观点或做法,

  对自己的材料,事实没有作精心的整理和归纳)

  ⑤内容繁琐,缺乏新意(写作提纲内容繁多,但缺乏自己的新见解、

  新观念、新材料。出现观点不新、,材料不典型,写法没特色)

  

  (3)论文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①通篇文章无标题

  ②整篇文章的标题序号混乱

  ③提纲与题目所规定的主题不符

  ④文章的文体与写作的格式不相符

  ⑤提纲缺乏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

  

(4)论文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

  整个研究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我们说,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应该体现在过程中,而不是在结果中。但正是因为缺席了过程,所以最后的论文只能东搬西抄、七拼八凑。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的原因所在。当然,一线教师工作繁忙,你们的教育教学研究可以不是那种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实验研究,但一定要有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先了解几种常见论文的形式:

  

  ①转载篇:是直接下载别人的论文。

  ②拼凑篇:是把多篇论文中认为有用的部分组合起来,再适当加上自己的阐述。我们教师中这种形式的论文比较多。

  ③实践篇:根据实践经验的来的,主要是实践过程的一种记录,缺乏理论的指导与提炼。

  ④理论篇:只阐述理念、思想、研究结果等,不注重研究过程,事例的论证,缺乏实践性。

  ⑤实践与理论结合篇。只有实践与理论有机相结合才能铸就论文。

  

  一篇论文光有理论,没有案例的支撑,是站不住脚的;而仅仅靠罗列案例来凑字数,缺乏理论的提升,也不能算是一篇成功的论文。在学术界,一般的论文需有一个论点,学位论文需1-2个论点,硕士论文需2-3个论点,而博士论文3个以上的论点。对此我个人认为,我们教师的论文,最好的配比是一个观点,下面分几个分论点,而且每个分论点都能配1-2个事例,用例子来把句子的意思变得更具体、更清晰,让读者明白你到底在说什么。我们的中小学教师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只有案例没有观点,说个事儿可以滔滔不绝,写文章一写一个教案,一写一个叙事,欠缺的是理论素养。这是因为我们虽然在一线接触大量的人和事,但平时不重视阅读和研究,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没有掌握从大量现象中分析、提炼、概括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拥有丰富的观点。我们很多老师也许教书教得不错,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教,就只能停留在原来的层次上。所以我说,教师什么时候突破了这个瓶颈,教科研水平就能走上一个台阶。

  

  怎样写好研究论文:

  

  教师掌握研究论文撰写的成功之道--善思勤写

  

  (一)当前小学科学论文,大家最关注什么

  

  1.从关注的内容看,分为六大类: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开发和教材。如其中:课堂教学22篇(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11、教学评价2、环境创设 2 、课型研究1 );课外活动2篇(自编1、教材延伸1);学生学习与评价 8 (后进生1、学习方法1、价值观1、证据意识2、观察能力1、质疑能力1、前概念1、评价1);教师专业发展2篇(兼职教师学习1、学习途径1);课程资源1;教材3(德育渗透 、概念、学科整合)。

  课堂教学研究最为集中,特别是对教学过程中问题的研究有11篇(交流、教学意外各2篇;记录、数据收集与整理、教学现象、纪律、教师指导各1篇;教学环节或全过程2篇)。可见课堂教学研究对老师来说最为熟悉也最能写出文章来。

  对教学的“有效性”探讨是焦点,在题目中出现“有效”两个字的就有7篇,占18.5%.

  

  2.从论文的形式看,分为理论探讨型、实证研究型、经验总结型三大类。

  (1)理论探讨型主要从思辨的角度对某一现象或教学概念进行理性探讨,可以包括什么是该教学现象(概念)?为什么会产生这一教学现象(概念)?这一教学现象(概念)的类型、价值等问题的理性思考。对教师来说,可以按照“为什么研究?它是什么(内涵与外延)?我们该怎么做?”的思路撰写教学论文,尤其应深入思考前两个问题。40篇文章中,一等奖《小学科学教学中师生非逻辑性对答剖析》就属于该类型。

  (2)实证研究型论文是指研究者通过观察、访谈、调查或实验基础上写就的研究报告,具体包括调查报告、教学诊断和实验报告三类。

  教学调查报告如:《建立科学探究差异研究共同体,改善后三分之一孩子的认知结构》;《蜡烛燃烧的条件-- 关注小学生对“燃烧概念”的相异构想》;《谈学生养蚕上簇率不高的成因及对策》等。

  教学诊断如:《基于课堂后测的评课范式》;《基于数据收集的科学课型探讨》;《小学生实验数据作假现象探因及教学策略》等;

  这40篇文章严格地说,没有实验报告。

  (3)经验总结型可分为:经验总结型的论文包括教学策略、实践反思、教学随笔、个案分析等形式。

  

  当前,对于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的基本情况来看,涉及的研究主题范围比较广,尤其是对学生学习的关注与科学课堂教学的深化研究成为亮点。但对学生科学学习的规律研究的兴趣仍显薄弱。论文的类型比较丰富,然而占主体的仍是经验总结类文章。

  

  (二)论文的总体原则

  

  1.立论客观,具有独创性: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来自具体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知和看法。

  

  2.论据翔实,富有确证性:论文能够做到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所用论据自己持何看法,有主证和旁证。论文中所用的材料应做到言必有据,准确可靠,精确无误。

  

  

  3.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全篇论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使判断与推理言之有序, 天衣无缝。

  

  4.体式明确,标注规范:论文必须以论点的形成构成全文的结构格局,以多方论证的内容组成文章丰满的整体,以较深的理论分析辉映全篇。此外,论文的整体结构和标注要求规范得体。

  

  5.语言准确、表达简明:论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读者能看懂。 因此, 要求文章想的清,说的明,想的深,说的透,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三)论文撰写成功的要点:

  

  1、写论文前的准备--收集资料

  教学随笔(案例、感想)

  课后感想(课后小记)

  学习心得(培训、听课)

  读书摘记(杂志、论文)

  写论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为写论文再去寻找资料可能就比较累,俗话说:成功往往属于有准备的人。我们老师在平时就可以注意收集资料、整理素材,比如教学随笔中的典型案例、感想,课后反思、听课培训中的学习心得、阅读杂志、网络中的经典片断等等,都是我们写论文的有利依据。这些点滴的积累对于我们写论文的作用实在太大。在这儿我再送给大家一句话来共勉:勤动笔,做笔记,多反思,富自己。

  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最关键的就是文章显现的信息是否丰富、饱满、真实。所以我们可以收集可供我们利用的资料,并用这些资料来充实论文的内容。收集资料的方式很多,如何从中收集到有价值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达到:

  ①反思总结自身经验。在你选定的论题(课题)的指导下,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会不断创造出各种有价值的,能给人以启迪的经验。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有许多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总结的。我们应该学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边学习,边总结,发现一点,总结一点,不断实践,不断总结。

  比如《开放科学教学  促进自主学习》,我们的计划是从开放教学目标、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方法、开放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然后把研究实践过程中的资料如教案、案例、学生的作品等进行分类收集,到写总结论文的时候就可以对号入座了。

  另如《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评价方法的研究》,我们可以计划从课堂表现、学生档案袋、期末测评等方面对学生做综合评价。平时我们就非常注重这方面资料的收集。像课堂表现评价表,可以向我们展示学生科学学习态度的发展轨迹,学生档案袋可以提供学生参与科学探究过程记录。这里的资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而且能为教师写论文、案例提供大量的事实根据。

  比如我上次写的论文《快乐剪纸 快乐写作》里面很大一部分的资料来自学生的日记,而且很多是学生的真实感悟,此文因为具有更强的真实性而有了更强的说服力。

  

  ②反思他人的教学:个人的实践往往会受个人思维的限制而缺乏丰富性、普遍性。此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研究他人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补充。听课、评课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带着平时我们一直思考(或困惑)的问题去听他人的课,比反思自己的课更有启迪性。《对“有价值科学探究”的认识误区与指导策略》这篇论文是因为作者听了《植物的种子》、《土壤里有什么》、《观察一杯水》、《一杯水能溶解多少盐》等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对其中关于“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作出分析而写出的。这些课的片段实录也就成了这篇论文最主要的材料。

  ③从教育教学专着或杂志中获取:广泛阅读能丰富我们的材料,更重要的是能提升我们的理性认识。我们都是一线教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普遍缺乏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看问题。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需要靠长时间的学习、积累再内化而成。这个过程我们平时大多靠阅读一些教育教学专着或杂志完成的。当然,由于工作性质问题,我们不可能像一些专门研究理论的教育专家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系统,使理论知识从自己头脑中信手拈来也是不太现实的。我每次写论文也要参考大量的专着和文章。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方法问题。据我了解,许多教师在阅读完有关文章后习惯把人家的理论与实例照搬到自己的论文中,最终使自己的论文像一副拼图,跟评委玩起捉迷藏的游戏。不是自己的东西再好也体现不出你的个性。我个人的体会是不要让自己的思路跟着人家走,而要让人家的东西为我所用。就是说你去收集资料前,自己要先把论文的框架设好(最好连标题也确定好),然后再根据这个思路去收集有关的理论资料,而且在阅读资料时不是整段整段的照搬,而是吸收他这段话阐述的思想,然后联系自己的实践进行重组(或选取其中最精炼的一两句话进行引用)。这样你的文章看起来思路就比较清晰,观点比较独到,内容比较真实。

  

  2、学会对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炼和升华

  (1)总结是对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回顾和反思

  如《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的行动研究》课题报告的回顾和反思

  实验小学沈建峰老师撰写的反思:《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碘酒检测淀粉》

  

  (2)提炼和升华是指从已有的素材中抽取提炼出合乎规律性的认识,找出自己整个研究中的最有价值的部分。形成自己的见解、观点。并以此为主线来重新整理自己的研究工作。

  

  ①是理念的更新(《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002、6)

  ②研究方法的创新(《以课题调研来引领科学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2004、7)

  ③得出某一认识并从理论上作分析(《中小学教科研成果推广的有效方式探索》2005、8)

  ④实践操作上的新突破(《科学综合思维训练方案的设计》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