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发表网 > 论文写作 > 本科生如何写学术论文

本科生如何写学术论文

时间:2017-10-21 14:19 来源:期刊58网 浏览:2583

  本科生如何写学术论文呢?它的写作规范又是什么?下面期刊58网小编为你们揭晓!

 

本科生如何写学术论文.png


  一、写学术论文的基本环节

  因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的不同,从事不同专业的人,撰写学术论文的具体方法也不尽相同。就此而言,写学术论文是“无定法”的。但是,不管哪一个专业的学术论文,都具有浓烈的学术意味,这是它们的共性,就此而言,撰写学术论文还是有大家公认的方法的,这就是宗教所说的“万法归宗”。一般说来,撰写学术论文,要经过下面几个环节——

  (一)选好论题

  论文题目的选择是论文写作能不能顺利完成的关键问题。题目选得好,能促使作者围绕论题积极工作,整个工作过程也会充满乐趣;否则,不仅围绕论题所进行的工作不会顺利,而且有可能直接导致论文写作的失败。因此,选择论题的本身就是对论文写作者的一种测验。好的论题,问题抓得准确,概括力强,角度新颖,有理论深度,一看题目,就很吸引人。一般来说,好的论题,应当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要有学术价值(价值原则)

  所谓有学术价值的论题是指:

  ⑴曾被研究过但研究得不充分的问题;

  ⑵学术界有争议但始终未得出结论的问题;

  ⑶曾被研究过但结论错误的问题;

  (4)从未研究过但又是本学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有价值的论题是指对老问题的新研究,或是开拓某学科领域的新课题,填补科研空白。如果你选的论题别人已写过,而且写得十分精彩,倾你所有的才力也比不上,你就应当聪明点,别去碰它。

  2、要适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专业原则)

  专业特长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只有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在科研中发现真理,有所建树。那么,我们在选题时就要充分考虑自己的专业特长。如果自己在某一学科中没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甚至连最起码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都不懂,却偏偏要选这方面的论题,这无异是对自己的嘲弄。比如说,你是研究历史的,专长是中国近代史,那么,在选题时就要围绕中国近代史来选择,如果你选了自己实力很薄弱的中国古代史,这就是你对自己的专业特长缺乏了解。

  3、是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兴趣原则)

  这一点同专业性原则相联系。对某专业有兴趣的人,才能保持一种旺盛的钻研热情,促进业务长进和知识积累,而对专业的不断了解和知识积累,又会激发自己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只有对选题有浓厚的

  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研究欲望,才能出成果。不能想象,一个对选题缺乏兴趣的人,平时会对此问题有所积累,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钻研它,会写出成功的论文来的。我们应切忌选题凑热闹、赶时髦,看见别人研究某一问题,自己本来对此不感兴趣,也无积累和了解,但却一窝蜂似地上。

  4、难度大小要适中(适中原则)

  论题的难度要适中,是说论题既不要太难,也不可太易。太难,太特殊,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不仅难以完成,而且会使自己丧失信心,这正如跳高运动员第一次选择的高度太高而致使失败一样。也不要将论题的难度选得过低。难度偏低,不仅不能反映你的学术水平,而且很可能没有学术价值。

  论题的大小要适中,是说论题要具体而集中,既要防止太宽泛,又要力避过于狭窄。一般来说,论题太宽泛,写起来难度就大,太狭窄,写起来固然容易,但又有什么意义呢?在选题的大小上,常犯的错误是将题选得太大,外延过广,这样选题的结果是:老虎吃天爷,无处下爪,感到无从写起;即使勉强写出来,只不过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不深不透。例如,某人选的题目是《鲁迅研究》,这个题目大得惊人。即使好几部长篇巨制也写不完,更何况一般所说的论文是几千字的文章呢!鲁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文化巨人,思想巨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你从哪个角度写呢?即使从“文学家”这一角度写,是写其作品呢,还是写其文艺思想呢?写作品吧,但是,其作品那么多,总不能把其小说、散文、戏剧、诗歌都写进一篇只有

  几千字的文章里吧。要写一篇几千字的论文,把题目选得比天还大,实际上是自己下决心难为自己,下决心不想写出好文章!

  (二)搜集资料

  选定了自己有体会、有基础、难度大小适宜、又有相当意义的具体题目后,就要对这个问题作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即围绕论题广泛地搜集资料。

  所谓广泛搜集资料,就是尽可能了解前人对这一问题已经发表过的意见。这些意见可以给我们启发。他们已经取得的成果,正确的,可吸取、继承,错误的,可批判、纠正。他们有时结论是对的,但引例不当,或论证缺乏逻辑性;有时引例生动恰切,论证也有严密的逻辑性,但结论却错误;有时从引例、论证过程和结论都是错误的。他们正确的体系中,可能有错误观点,错误的体系中,又可能有合理的因素。凡此种种方面的资料,我们都要力所能及地搜集。这种掌握某一问题全部资料的方法,就是“竭泽而渔”的方法。经过“竭泽而渔”的工夫收集资料,写出的论文就具有了坚实的基础,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是,有时受条件的限制,百分之百地获取资料不易做到,但是,重要的有代表性的资料是一定要阅读、考察的。马克思撰写《资本》论遍读了当时西方各国全部有关经济学的资料。列宁写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也阅读了当时西方几百种关于哲学、物理学的著作和论文。要写出六、七千字的一篇论文,最少得阅读三、四十万字的资料。不大量地阅读、搜集、记录资料,要想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是难以想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