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
一般而言,学术论文需要借助于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来分析问题,而观点性文章则更侧重研究问题的逻辑机理,对研究方法没有太多要求,以下是期刊58网小编搜集整理的经济学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欢迎阅读查看。

一、经济学研究为什么需要创新以及怎样创新?
需要明确的是,只要我们承认经济学研究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那么就必须认识到创新是经济学术论文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甚至是最高原则。论文的创新,简单来讲,就是要让自己的论文和已有研究有所不同,这样的学术论文才具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当然,创新有大小之分,甚至是有价值和无价值之分。将一篇思想与观点完全正确的文章重新论述一遍,这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许是必要的,但是一般而言,如果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没有创新,那么这篇论文可以说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是不需要发表的。如果所有的学术论文都不进行创新,那么经济学研究只能是原地踏步而得不到发展。而经济学术论文的核心价值应该是通过创新,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再往前迈出一步,为经济学科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那么,如何进行经济学术论文的创新呢?经济学研究的创新可以大致分为思想创新、方法创新、数据创新等三种类型,也就是说,发现了更加深刻的新思想,采用了更加合适的新方法,使用了更加准确的新数据。总的来说,思想创新是非常宝贵的,是最高境界的创新,是学术论文最应追求的创新方向。伟大的思想创新能够经得住历史岁月的洗礼和检验,比如,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思想和凯恩斯提出的政府干预思想,虽然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但至今影响力仍然非常大。然而,必须承认,要想让每一本学术期刊上的每一篇论文都有思想创新是不现实的。即便是全球最顶尖的五本经济学期刊《美国经济评论》、《计量经济学杂志》、《政治经济学杂志》、《经济学季刊》和《经济研究评论》,它们所发表的绝大多数论文也只是方法创新或者数据创新,思想创新的文章极其罕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努力追求经济学论文的思想创新,为拓宽人类经济学思想的边界而努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承认思想创新是“奢侈品”,不像家常便饭那样随随便便就可以得到的,因此要对学术期刊上的模型与计量文章持有一定的宽容态度。
二、经济学研究中如何具体处理思想与方法的关系?
对于经济学术论文的写作,在把握住创新这一基本原则的同时,还应该注意三个基本要求:问题导向、机制清晰和方法贴切。
一是问题导向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不同,目前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一系列的重大经济问题,比如潜在经济增速下滑、经济结构失衡、通货膨胀频发、贫富差距拉大和产能过剩等长期困扰中国宏观经济的诸多难题。这使得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肩负着“双重任务”,学者们不仅仅要像美国学者那样为突破知识的边界作出努力,还要深入研究当前中国所面临的重大经济问题,全面分析并尽可能地为解决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这是当代中国经济学者所肩负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因此,中国的经济学术论文要以现实经济问题为导向,目的在于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的形成机理,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这也将有力提升论文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对比国内顶尖期刊和国际顶尖期刊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中国的选题一般偏大,甚至很大,而国外的选题一般偏小,甚至很小。
二是机制清晰或者逻辑清晰
一篇学术论文一般可以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大板块,其中最为重要的板块是“分析问题”,问题导向的学术论文更是如此。要想全面理解和把握所要研究的经济问题,并且希冀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来“解决问题”,必须深入分析问题的形成机制。机制清晰既是确保论文写作质量和可读性的关键,又是保证论文提出有效应对策略来“解决问题”的必备前提。如果不能清晰地阐明问题的形成机制,论文往往只是毫无生机的“材料”堆砌,而理清机制则会使这些“材料”焕发活力,最大限度地支持文章论点。再者,如果把握不清问题的形成机制,要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就变得无从下手,而机制清晰则能够让我们准确地发现问题症结之所在,有的放矢。
三是方法贴切
经济学不像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那样可以通过实验再现演变过程,因此,14经济学就非常需要采用数学方法来保证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很多人认为,学术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越复杂、越新颖,论文质量越高,这使得目前的经济学论文中复杂的数理模型比比皆是,经济学论文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模型游戏”。然而,这种观点是不对的,要知道对于经济学论文而言,思想和问题才是核心,而方法只是工具,绝不能本末倒置。评价论文所使用研究方法好坏的基本原则是,在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前提下,研究方法越简捷越好。使用过于复杂和繁琐的研究方法有时不但无助于提升文章质量,而且会适得其反。一方面,过于繁琐的研究方法和数理模型会大大降低论文的可读性,潜在的读者人群将会大大缩小,论文未来的影响力也可能因此而打折扣。另一方面,如果论文将过多的精力和篇幅放在对方法的刻画和描述上,往往会导致偏离重心,最终对所要研究问题的分析不够透彻,难以保证“机制清晰”。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进行相关研究。例如,西方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相对完善,但是我们不能采用简单的“拿来主义”,将现成方法和模型生搬硬套,必须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对已有理论模型进行合理的修正之后再展开研究,这是“方法贴切”的另一个内涵。
总之,经济学术论文必须首先遵循创新的基本原则,这是最低要求,更高的要求便是要尽可能地追求思想创新。在写作过程中,则要遵循问题导向、机制清晰和方法贴切这三个基本要求,确保论文的质量。这两方面都做好了,才能算是一篇合格的经济学术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