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发表网 > 论文写作 > 金融学术论文写作基本框架

金融学术论文写作基本框架

时间:2017-11-03 16:51 来源:期刊58网 浏览:2935

  学术论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要表述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下面是期刊58网小编搜集整理的金融学术论文写作基本框架,供大家阅读参考。


金融学术论文写作基本框架.png


  一、题目

  题目不宜过长,可加副标题。

  题目一般用陈述语气,也可用问句,但不能用祈使句、反问句等。

  题目要反应文章最核心的研究内容,一般题目中的内容在摘要以及关键词中有反映。

  下面是我写的几篇文章题目,请大家借鉴:

  1、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研究

  关键词:宏观审慎政策、政策有效性

  2、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渠道及度量研究:兼论宏观审慎政策实施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 传染渠道 宏观审慎政策

  3、结构性货币政策、产业结构优化及经济稳定

  关键词:结构性货币政策、 产业结构优化、 经济稳定

  4、系统性风险在银行间的传染路径研究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传染路径

  这些题目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题目中是由几个关键词组成,这几个关键词构成了文章的研究主题。全文围绕这几个关键词展开,形成一个严密的逻辑。

  5、货币政策应该盯住金融稳定吗?

  这个题目同时有关键词,还有问题,这个问题是文章最重要的问题,所有的篇幅围绕这个问题展开。

  二、摘要

  摘要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用大量的篇幅介绍研究背景、研究常识,而对自己研究得出的结论敷衍塞责。实质上,摘要的目的是向专家(不是一般的读者,不需要介绍大家都知道的常识性东西)介绍你自己做的东西,让别人了解的学术贡献在哪儿。而不是让别人学习已经有的东西。当摘要篇幅受限与此同时你文章得到的结论又比较多时,你还需要浓缩你的研究结论,并把你认为最重要最有闪光点的东西呈现给专家。摘要是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请大家不要浪费篇幅。另外,摘要的写作要等到文章主体部分全做完后再来写比较合适。

  三、关键词

  关键词的个数在3-5之间,一般是一个名词,不能是动词、形容词。

  关键词一般出现在题目、摘要中,是用来告诉读者(专家)你研究论文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

  一般而言,关键词是研究的主题。当然,如果你的研究方法非常重要且目前被学界用得比较少的话,也可以把研究方法作为关键词。

  四、引言

  如果把文章比作一部电影的话,引言则是文章的宣传片。长度不长,但把最闪光、最重要的东西呈献给读者以吸引读者读完全文。因此,引言的引是“引导、引诱”的意思。引言的这种特征决定了引言是一篇文章中最难写,最见作者功夫的模块。我的写作经验为引言是整篇文章中最后完成的内容(比题目、摘要都要晚)。

  引言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是作者用来阐述自己研究论文重要性的东西。引言怎么阐述呢?一般而言,引言需要靠以下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的模块来阐述。

  1、研究背景(现实很重要!)

  引言最前面的内容(通常前面2段)用来介绍你写作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一般以当前发生的重要事件作为开端,诱导出你要研究的问题在实践上(现实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研究背景部分,除了阐述自己研究话题的重要性之外。还有两种思路可以借鉴。

  (1)在研究背景中,以故事的形式把作者的思路介绍给读者。这种思路适合那种理论模型的研究论文。

  (2)在研究背景中,以经验数据阐述一些典型事实来提出论文的研究问题。

  2、研究基础(理论很重要!)

  研究基础,又叫文献综述。这部分内容不能缺失。文献综述的目的主要在于以下三点:

  (1)通过文献综述,阐述文章的研究思路。这种文献综述写法是把文章的思路以文献的形式来展开,适合理论模型复杂、贡献度较高的文章。

  (2)通过文献综述,阐述文章的研究贡献。通过评论前人的研究给出自己文章的边际贡献。

  (3)通过文献综述,规范学术研究、避免抄袭。文献综述一定要事实求实,哪些是别人做的,自己文章在哪个地方借鉴了其他人一定要说清楚。

  有许多学生不写文献综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整篇论文是几篇文献拼凑起来的,所以没法引用。这种做法是有违学术道德的。一篇规范的学术研究,一定要在文章中明确的引用他人的文章,而不是不引用或者只在文末参考文献列表中冒出几篇文献来。

  下面是我写的文章的文献综述部分,我会在正文中直接引用作者的文献。有的同学写论文不知道怎么引用其他人的文献,而在脚注上给出引用。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尽管脚注可以写文献,但是脚注不是以引用文献为目的。脚注的目的在于对文章有关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该说明放入文章正文容易打断逻辑,不写的话也让读者可能有些迷惑。因此,放入脚注中。

  “目前,关于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进行定量研究的文献有两大类:利用定性向量自回归(Qual VAR)模型进行经验定量分析;利用含金融摩擦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进行理论定量分析。Qual VAR模型是研究非连续变量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方法。Tillmann(2014)和Lee等(2015)均利用Qual VAR模型研究了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其中Tillmann(2014)以韩国、新加坡和香港为案例分析了贷款价值比和债务收入比等紧缩性信贷类宏观审慎政策在限制产出增长、信贷增长和房价上涨等目标的有效性;Lee等(2015)以亚洲多个国家为案例分析了紧缩性信贷类、资本类和流动类等宏观审慎政策在限制信贷增长、杠杆增长和房价上涨等目标的有效性。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量化了宏观审慎政策的政策效果,却有三点不足:仅仅依靠少数宏观经济变量来模拟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且对宏观审慎政策的作用机理分析较少;仅仅通过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对金融稳定目标的影响来评判政策有效性,而不是通过严谨的社会福利分析(类似于图1);较难分析未使用或者使用次数较少的政策工具,如上述文献均较少分析资本充足率要求政策工具。”

  3、研究贡献(文章很重要!)

  第三部分要阐述自己文章的研究贡献,也就是创新点。严格来说,如果写好了文献综述,不再需要单独列举文章的创新点。但是,在当前投稿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要编辑短时间通过阅读全文、文献综述来找创新点,可能有些吃亏。因此,作者必须旗帜宣明地亮出自己文章的创新点。这个创新点的阐述非常重要,直接涉及文章的研究价值。创新点的阐述,最好按照总分的模式,即先阐述总体创新,然后具体按点阐述。见下面我文章阐述的创新点。

  “有鉴于此,本文基于GNSS模型并利用严谨的二阶展开福利分析方法进行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研究。借鉴GNSS模型的优势,本文的监管工具尽可能接近于现实实践。具体而言,对于贷款价值比政策工具,本文设置成其只能用来限制居民部门住房抵押贷款;对于资本充足率要求政策工具,本文对不同资产设置不同的风险权重,且风险权重呈现周期性变动;本文还引入了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工具——存贷比监管工具,这在理论文献中非常少见。与前述宏观审慎政策理论文献相比,本文还有以下不同之处:(1)同时考虑三种政策工具、三种盯住目标的宏观审慎政策及其组合的最优政策;(2)利用均值—波动率给出了宏观审慎政策的作用机理。本文提出了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与否的一般原理:由于存在贷款“替代效应”,宏观审慎政策的盯住目标与最终监管对象要保持一致才有效。此原理解释了中国宏观审慎政策实践(图1)。本文还区分了指向型宏观审慎政策与非指向型宏观审慎政策。对宏观审慎政策关于盯住目标系数、关于不同外生冲击、关于不同结构参数进行的敏感性分析则论证了本文结论的稳健性。”

  五、文章主题

  文章主题是文章篇幅占比最高的模块。关于这一块写作并没有什么一定的规范。如果非要有,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

  1、介绍实证方法或理论模型

  如果你的研究论文实证方法比较前沿,国内用得很少的话,可以稍微介绍以下自己的实证方法。当然,如果是构建的理论模型的话,那必须要仔细介绍研究模型的各个模块。

  2、介绍样本数据和变量选择

  介绍你研究论文的主要变量及其数据来源(出去)、样本期间。介绍你选择这样变量的理由(主要通过借鉴别人文献的方式进行)

  3、介绍实证结果,并进行详尽的实证分析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而不是数学。这决定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图、表一定要花大篇幅去仔细解释,提炼你的研究结论。这里着重强调以下两点:

  (1)所有分析过程一定要有图表结果支撑,不能自己空口大段空洞的说。

  (2)所有图表结果一定要大段的去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提炼具有经济学意义的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