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将“健康科普”纳入医生职称评审,怎样做才有用?
科普文发表如火如荼,你居然还不知道哪些刊物能发科普文?真OUT了!赶紧来补补课吧!
科普文相关说明
什么是科普文?科普文刊登在期刊、报刊上,用于知识普及类的文章,一般比较短小,1版可发,起到矫正视听、传播科学的效果,目前已经被纳入职称评定范围。
科普文写作要求?贴近群众,方便传播,忌过于长篇大论。要懂得用群众看得懂、记得住的“大白话写文章。
科普文适用人群?适用范围广,各方面科普均有需求,涉及人类衣食住行各方面,经济理财、服装、医疗健康、家具家电等等。
科普文发表说明
科普文一般要求能够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发表的载体有期刊、报纸两大类。就目前的发表形式看,学术期刊刊载科普文的比较少,常见的期刊有《家庭科技》《中国食品》《家庭科学·新健康》;而科普文的主要阵地还是在各大报纸上,比如《大众健康报》等等。
科普文,自报纸诞生就一直存在,近两年,才开始逐渐纳入职称评审。所以,在编辑眼中,很多选题相对都是“炒冷饭”的存在。我们在写科普时,要着眼于小而新的选题,一篇科普不要妄想写大专全,短短2000字把一个问题说明白,说到读者心里即可,在写作中,可以适当运用学术论文写作技法,把新角度、新表现形式、新写作方式展现给读者,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科普期刊推荐

《家庭科技》
知网收录ISSN:1005-7293
CN:45-1191/TS
主要收稿栏目有:社会·家庭、家校共育、健康素养、智慧生活等。
参考选题:
【社会·家庭】多元视角下的农村家庭教育
【社会·家庭】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社会·家庭】疏通异地就医转诊难的堵点
【家校共育】家校共育下推进小学德育有效开展
【家校共育】巧用微信平台搭建小学家校共育的桥梁
【家校共育】家园共育视阈下的亲子舞蹈
【家校共育】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耐挫力
【健康素养】胃癌与你的饮食生活息息相关
【健康素养】肺心病的来龙去脉
【健康素养】带你了解麻醉
【健康素养】脑卒中的日常预防及治疗
【健康素养】别不把咳嗽气喘当回事
【健康素养】输血越多,感染风险越大

《家庭科学·新健康》
万方收录国内刊号:21-1472/R
主要收稿栏目有:新概念、大讲堂、大病防治、全科医生、养生之道、用药360、心理解码等。
参考选题:
【心理解码】及时"止损",拒绝PUA
【心理解码】躲在笑容背后的抑郁
【心理解码】孩子为何成了小"宅男"
【全科医生】常搓尾骨防治老年人便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