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标识符

期刊标识符是一种用于唯一标识特定学术期刊的符号或代码。它有助于快速识别和检索特定的期刊,尤其是在学术数据库和图书馆目录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期刊标识符类型:
1.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定义:ISSN是一个8位的数字序列,用于标识连续出版物,如期刊、报纸和杂志。
格式:通常以“ISSN”开头,后跟8位数字,例如:ISSN 1234-5678。
2. 国际标准刊号(ISBN)
定义:虽然ISBN主要用于图书,但它也可以用于期刊。ISBN是一个13位的数字序列。
格式:以ISBN开头,后跟13位数字,例如:ISBN 978-3-16-148410-0。
3.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号)
定义:CN号是中国大陆用于标识连续出版物的编号。
格式:通常以“CN”开头,后跟数字和字母的组合,例如:CN 11-1234。
4. 北大核心标识
定义:北大核心标识是指由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收录的核心期刊标识。
格式:通常在期刊名称旁边标注“北大核心”,例如:“《科学通报》(北大核心)”。
5.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标识
定义:这是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用于标识被收录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的期刊。
格式:通常在期刊名称旁边标注“CSTPCD”,例如:“《中国科学》(CSTPCD)”。
6. 期刊标识码
定义: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规定,期刊文章可以根据内容分为不同的类别,并赋予相应的标识码。
格式:例如,A类为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B类为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C类为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D类为一般动态性信息,E类为文件、资料。
使用期刊标识符
期刊标识符在学术研究和文献管理中非常有用,可以帮助用户:
快速找到特定的期刊。
在学术数据库中筛选和检索期刊文章。
确定期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在引用文献时提供准确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