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学进展杂志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力学学会
- 杂志名称: 力学进展
- 发行周期: 双月
- 邮发: 82-331
- 期刊级别: 核心期刊 JST EI CSCD
- 国际刊号: 1000-0992
- 国内刊号: 11-1774/O3
- 出版地区: 北京市
- 类 别: 北大核心期刊
- 办刊收录: 知网、万方收录
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中国力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以刊登综述性评论文章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季刊.其宗旨是为促进力学学科的发展和力学人才的成长服务.它的读者对象是力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工程技术和决策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本刊既着重反映力学前沿的重要进展, 新兴领域中的活跃状态, 以及力学与其它学科交叉的研究进展, 也反映那些历史较为悠久的分支学科中的新进展.文章形式多样,主要包括:(1)关于力学各领域的重要方向、专题或问题的,反映当代水平的综述性评论; (2) 对国内外优秀工作成果的总结; (3)国外高水平力学综述评论及跨学科文章的译文; (4)对国内外最新高水平力学论文、综述评论文章及专著的简介和简评; (5)对力学的发展可能会有影响的重要力学问题或概念的学术见解; (6)介绍力学学科动态;(7)与力学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工作进展;(8)自然科学基金力学学科的有关信息.(9)力学人才的需求信息。
征稿格式:
排版格式与论文书写要求
张一二1,2,+ 李三四2 王 五1
1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190
2 中国力学学会,北京 100190
摘 要 介绍了论文格式和书写,作者可以按此短文的格式排版。标题言简意赅,20字以内,且避免出现“综述”“进展”类的字样。中文摘要用第三人称概括全文,200~500字为宜。关键词要求3~5个,中间用逗号隔开。
关键词 论文,修改,格式(提供5个左右反映论文主题的关键字)
中图分类号: (可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查找) 文献标识码:A DOI:10.6052/1000-0992-12-345
收稿日期:2014-01-02; 录用日期:2014-03-04; 在线出版日期: 2014-05-06
+E-mail: zhangyier@cstam.org.cn
引用方式: 张一二,李三四,王五. 排版格式与论文书写要求. 力学进展, 2015, 45: 201501
Zhang Y R, Li S S, Wang W. Review suggestion to technical paper. Advances in Mechanics, 2015, 45: 201501
© 2015《力学进展》版权所有
1 引 言
本刊仅接受综述与评论性的稿件,不受理研究性论文。撰稿人应实际深入从事所评述专题的研究工作,熟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和评论的内容应包括所述专题的国内外发展情况、最新研究成果、前景预测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该专题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引导新课题的研究。投稿时,请指出本课题组已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稿件应有一定深度和广度,层次清楚、框架明晰。作者应在综述文献的基础上,对所引用的原理、方法、成果或结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简介,避免文献的简单罗列。论述内容应观点明确、内容翔实、论述有据、条理清晰、文字流畅、不涉及国家机密。
请注重引言的书写,除国际最新研究状况外,应注意引用国内相关领域研究近况。请参考本刊近年来所刊载的同类论文书写格式修改稿件,正文采用五号字,其他格式如下。
2 稿件选用要求
2.1 论文清稿
论文修改稿层次体例为:中文文题、作者姓名、单位及所属单位、城市、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收稿信息(首页下注)、通讯作者邮箱(首页下注)、引用方式(首页下注)、正文(按1 2 3 ,1.1 1.2 1.3,1.1.1 1.1.2 1.1.3,1.1.1.1 1.1.1.2 1.1.1.3,(1) (2) (3) ,① ② ③分章节)、致谢(包含基金资助项目)、参考文献、英文文题、英文摘要(包括作者姓名及单位英译、关键词)。
请在文后注明联系作者的联系地址、邮编、电话、手机(请尽量提供,或者保证其他联系方式能及时联系到)及E-mail。联系方式如有变更,请及时通知编辑部。
提交文章的同时须向编辑部提交所有署名作者按顺序亲笔签名的学术承诺书,被录用的论文还须向编辑部提交版权转让协议。
2.2 题名、摘要、关键词
题名、摘要、关键词是文章能否被EI等检索、引用和收录的关键。题名和摘要应能使人脱离作者的文章独立理解,要准确、简洁、规范,应提高其质量。摘要只需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原理、方法、结果、结论,而不写研究背景。使用具体而非泛泛、比喻性语言,不要有套话。不能有引文号、“本文”的字样。英文摘要虽不要求和中文完全对应,但大致内容应基本一致,至少应包含中文摘要的内容,并保证专业名词和语言的正确性。文题和文章中主要的工程实例应说明名称,不要代之以“某工程”,以避免虚构实例。关键词要有检索价值。
2.3 图、表
文中图表必须清晰,图、表中的文字请一律用中文表示。图号和表号在正文中加黑,在图片中用蓝色标出。图片在页面中置顶或置末。按照图和表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 且“文先图后”的原则置于正文中的相应位置插在正文内,图题较长排位两行的,第二行左对齐。
表示数量的图、表中的量和图的数轴应给出单位,需特别注意数值模拟软件生成图中的单位,并采用国际标准单位。图表中的数值需合理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数值范围在0.1~999之间。图与表应放在相应正文之后,分别按出现顺序用图1、图2或表1、表2统一编号。
a b
图1
图片示例. (a)直线, (b)箭头
表格采用三线表。表的序号及标题置于表格上方,表注放在表格的下方。
表1 表格示例
I/mA | v/(m·s-1) | h/m | p/MPa |
30 | 2.5 | 4 | 110 |
34 | 3.0 | 5 | 111 |
一般情况下,编辑部排版人员会修正图片,作者仅需提供清晰原图(分辨率尽量达到600dpi);但部分图片由于绘图软件不同,需要作者修正。修正要求如下:稿面图位宽以8 cm或8 cm×2(双栏)为宜;轮廓线、曲线等图中的主要部分用0.75磅尺寸线、指引线等辅助部分用0.5磅;汉字用宋体,数字英文用Time New Roman;中英文字号:8 point。
2.4 物理量、公式等
名词、术语、数字、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学符号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变量、函数(除sin,p 等特殊意义的函数符号外)用斜体;矢量、张量、矩阵符号用黑斜体;单位矩阵、转置符号“T”,对角符号“dig”,单位符号(如m,N等)、表示图号和公式编号的字母用正体,例如图1(a)等;变量的上、下标除了表示变量的(如表示x轴等)用斜体外,都用正体。
英文间、数字间用逗号分隔,数字范围(参数范围)用浪纹线“~”表示,文献范围(文献号、起止页码范围)用短横线“-”表示;外文地名和术语请尽量译成中文,除常见者外在首次出现时在括号内注明原文。
文中、公式中的变量要在第1次提及时说明(常见的除外),并自成系统,不相互矛盾。公式及物理量符号等易混淆之处,作者应加以特别说明。公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 并用圆括号括起置于公式右侧. 公式下面第一行出现其中或者式中,统一采用式中。在提及公式序号是采用“式(1)、式(2)” 等形式.
例如,由……可得
(1)
式中,为……,为……,为……。
2.5 参考文献
为方便作者进行论文的写作和修改,本刊决定从2013年第2期起废止顺序编码制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采用国际通用的“著者—出版年制”。同时,为便于国内外检索,文献列表中的中文文献须给出英文翻译。
2.5.1文内标注格式
(1) 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可以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如:在Chapman 和Cowling (1952), Hirschfelder, Curtiss 和Bird (1954),Bird, Stewart 和Lightfoot (2002) 等的名著中,得到了系统的总结和扩展。
(2) 也可放在引用句尾的括号中,如:用于实验条件下的微槽道气流和微平板绕流, 均得到与测量数据相符的结果(Cai et al. 2000, Shen, Fan & Xie 2003, Sun & Boyd 2004,张平 等 2012)。
(3) 多个著者的文献引用
引用两个著者文献时,标注两个作者的姓氏,姓氏之间用“&”或“和”字。引用多著者文献时,只需标注第一个著者的姓氏,其后附“et al”或“等”字。如果有两篇文献的第一著者姓名和出版年都相同,那么只写第一著者将会混淆两篇文献,则需加第二著者以示区别。至于应该写几个著者,以能在正文中区分开两篇文献为原则。
(4) 两篇文献的著者的姓氏相同
如果两篇文献的著者姓氏相同,则需给出名字的缩写,以免混淆。
示例:Liu W Q (2011)和Liu P G (2012)研究了……
(5) 对于集体作者,可标注机关团体名称
(6) 以中文发表的文献,在正文引用中著者姓名须写中文。如:张三(2008)。以英文发表的文献,在正文引用中著者姓名需写英文(只写姓)。如:Zhang(2008)。
2.5.2 文后参考文献表的编写格式
(1) 正文中引用的文献与文后的文献列表要完全一致。
文中引用的文献可以在正文后的文献列表中找到;文献列表的文献必须在正文中引用。
(2) 文献列表中的文献著录必须准确和完备。
(3) 文献列表的顺序
①参考文献列表中,各篇文献先按文中集中,可分为中文、日文、西文、俄文和其他文中5部分,然后按著者姓氏字母(或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姓相同,按名的字母顺序排列;著者姓和名相同,按出版年排列。
②相同著者,相同出版年的不同文献,需在出版年后面加a,b,c,……来区分,按文题的字母顺序排列。
3 稿件查询
作者投稿、查稿均可进入该网站内的在线投稿查询。退修的文章,需通过该系统上传修改稿和针对审稿意见的修改说明。文章被录用后,需根据排版要求对论文进行修改,并给编辑部提供论文定稿。
进入编辑状态的稿件,原则上不允许再进行较大的改动,如需在定稿上进行修改,需给编辑部提供另色标识修改处的文档,以便编辑核对。
4 结 论
希望作者尽量满足排版格式要求。作者高质量的论文编排,会提高编辑部的工作效率,减少出错率,保证文章按时、正确地出版。
致 谢 此处用于对该文有贡献的人或机构表示感谢。文章有基金项目支持的,需要提供项目名称和基金号。
参考文献
李启兵, 徐昆. 2012. 气体动理学格式研究进展. 力学进展, 42: 522-537 (Li Q B, Xu K. 2102. Progress in gas-kinetic scheme. Advances in Mechanics, 42: 522-537)
王在华,胡海岩. 2012. 时滞动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分岔:从理论走向应用. 力学进展. 43: 1-20 (Wang Z H, Hu H Y. 2012. Stability and bifurcation of delayed dynamic systems: From theory to application. Advances in Mechanics, 43: 1-20)
Li Z H, Zhang H X. 2009. Gas-kinetic numerical studies of three-dimensional complex flows on spacecraft re-entry. J. Comput. Phys., 228: 1116-1138
Liu J Z. 2012a. Progress in gas-kinetic scheme. Advances in Mechanics, 42: 522-537
Liu J Z. 2012b. Stability and bifurcation of delayed dynamia systems: From theory to application. Advances in Mechanics, 42: 1-20
Liu J Z. 2012c. Gas-kinetic numerical studies of three-dimensional complex flows. J. Comput. Phys., 231: 1116-1138
Wang Z H, Hu H Y. 2012. Stability and bifurcation of delayed dynamia systems: From theory to application. Advances in Mechanics, 43: 1-20
(责任编委: )
Review suggestion to technical paper1)
ZHANG Yier1,2,+ LI Sansi2 WANG Wu1
1 Institute of 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90,China
2 The Chinese Society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Beijing 100190,China
Abstract A form of short paper is presented to show the review suggestion. ……The technical papers can be revised by authors according to the suggestion,and it can also be processed in the form of this short paper.
Key words technical paper,revision,form
照片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简介
Received: 2 January 2015; accepted: 4 March 2015; online: 6 May 2015
+E-mail: zhangyier@cstam.org.cn
Cite as: Zhang Y R, Li S S, Wang W. Review suggestion to technical paper. Advances in Mechanics, 2015, 45: 201501
© 2015 Advances in Mechanics
-
免费论文评估服务
专业编辑团队为您的文章进行评估,是否能达到期刊社的发表要求,并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见和指导。
-
学术期刊分析推荐服务
专业编辑团队为您的文章进行评估,是否能达到期刊社的发表要求,并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见和指导。
-
免费论文评估服务
专业编辑团队为您的文章进行评估,是否能达到期刊社的发表要求,并为您提出一系列的修改意见和指导。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恪守职业道德,谨守行业底线,全程加密操作,绿色高效服务!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钻石信誉保障
多年运作经验,诚信可靠





